“每人三四十項指標,檢查扣分最多”……又到年末,銀行客戶經理的“考核焦慮”有多重?
每經記者 劉嘉魁????每經編輯 張益銘
“每人三四十項指標,檢查扣分最多”“穿透營銷折磨人,不如轉崗柜員”……又到年末,銀行客戶經理的“考核焦慮”有多重?
壓力山大?睡不著覺?請假困難?想轉柜員?疲于“熟悉客戶”?變相降級降薪?當網點“萬金油”太累?時間碎片化?背著跨條線任務?考核太細化還層層加碼……臨近年末,有這樣一群人,處于焦慮之中。
“個人和對公客戶經理大概分別有三四十項考核指標,而且是每年的業務專項檢查中扣分最狠的。”
“今年我們穿透營銷就沒停過,很折磨人,指標跨條線下達,完不成就變相降薪降級,還不如轉崗柜員。”
此外,“大鍋飯”式考核打擊積極性;營銷一對多,地位不對等;客戶維護觸達考核壓力大,請假都困難;考核過于細化,一線和中后臺存在矛盾……
這群人,就是銀行客戶經理,也是銀行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業績如何考核?客戶經理由銀行的“香餑餑”崗位變得五味雜陳,其考核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除了考核指標多,業績壓力大之外,還面臨哪些難題?如何破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調查多家大行、股份行、中小銀行,深入對公、對私、理財等各條線,觀察客戶經理們的世界。
“昨天我們剛開的會,每周50萬貸款任務,每月200萬任務。完不成每周扣1000,也就是每月扣4000。”
“200萬真的還好,我們每個月800萬到1000萬的任務。”
“每個月做10戶新增,不做天天盯著你。不和中介合作,一筆也做不起來。”
“不知道你這會兒在想啥,反正我在想不良的事,睡不著。”
這群人,就是銀行客戶經理。
“都做客戶經理了,肯定要抗壓。”這是銀行對公、對私、理財等各條線客戶經理的共識。壓力無處不在,來自不良,來自考核,來自薪酬波動……
“今年我們每天都要穿透營銷,幾乎就沒休息過。”西部地區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理財主管告訴記者。
何為“穿透營銷”?
“所謂的穿透營銷,就是一條龍模式的對公營銷,與客戶深度接觸,了解需求和特點,很折磨人。”
“我們現在的任務種類繁雜,且任務量很重。”該主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其崗位是理財主管(兼理財經理),“理財主管的活我們要干,銷售任務也一分沒少,關鍵是9月份下了每個月200萬的貸款指標,這個之前只有對公對私客戶經理有,我們沒有硬性指標。但現在我們也要每個月至少完成140萬,也就是任務量的70%,完不成就進入三個月的幫扶期,幫扶還每個月完不成,就降級。”
“我看了一下,幾乎沒人完成。”該經理無奈道,現在大家都等著降級呢,相當于變相降級、降薪。
“即使這次完成了任務,下次還有別的任務等著給你降級降薪。關鍵是我們自己正兒八經的財富任務都費勁,還要背著跨條線的貸款任務。”
記者了解到,以往銀行人的成長路線是由柜員到客戶經理,再逐漸走上管理崗位,可如今,背負著“跨條線任務”的客戶經理們卻紛紛想走“回頭路”,轉崗柜員,不惜“影響仕途”,可謂“逆水行舟”。
“我去醫院開了抑郁和焦慮的診斷報告,談了四五次話,耗時兩個月終于轉回柜員了,現在每天很開心。”
“做了5個月的客戶經理,適應不了這個崗位的工作壓力,想轉崗為柜員。多次找領導提出轉崗,但領導表示因為人手不夠不同意轉,只能辭職了嗎?”
“情況相同,我干了7個月對公客戶經理,感覺自己干不下去了,每天上班都很不開心,特別是周日晚上焦慮得睡不著覺,想提轉崗。”
“我們人事找我談話,讓我先干著,說這個崗位有前途,叫我冷靜考慮。身體實在不行再說。”有銀行人表示,從八月份開了四個病假證明,請假一個月,然后繼續干對公客戶經理到現在,“網點馬上又要營銷金鈔了,又得自己買,真的頭大。”
“誰懂啊,昨天分行老大給所有客戶經理開會,上來就說,你們再不好好干,再沒有緊迫感,明年都給你們轉崗做柜員去。一旁的客戶經理們都兩眼放光。”
客戶經理為何被稱為銀行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業績如何考核?收入怎么樣?
“我們著重打造的是三支隊伍:網點負責人隊伍、客戶經理隊伍、個貸經理隊伍,這是硬指標。”西部地區某大行二級分行個貸總經理告訴記者,這三支隊伍基本撐起了一個網點營銷和管理類指標,“剩下的崗位其實就是保開門。”
“實際上,營業網點全靠客戶經理。客戶經理的考核是完完全全跟各種營銷指標掛鉤的。個人和對公都一樣。”他透露道,個人客戶經理的考核指標有系統內客戶維護頻次、管戶(名下管理的客戶)客戶資產異常變動、管戶客戶持有我行產品滲透等等,能看見的指標都有。對公客戶經理的指標有對公賬戶開戶、普惠貸款發放以及盡職調查等等。
“個人和對公客戶經理大概分別有三四十項考核指標,除了中收之外的每一項都會落在管戶的客戶經理頭上。”他感嘆道,有些業務的風險是相對高的,尤其貸款類,客戶經理做完業務,同樣也要承擔風險。“我們每年的業務專項檢查,各行的客戶經理和網點負責人是扣分扣得最多的。”
相較于收入較穩定的柜員,客戶經理的收入可能會根據網點經營、客戶基數、營銷情況、不良率等差異而天差地別。
“昨天剛發的績效,三季度合計一萬塊錢不到。別人看了可能說一個季度一萬塊錢還行啊,但我們還有30多億的房貸呢,一共三個客戶經理,工作壓力很大。”
“新增跟不上,貸后跟不上,客戶的經營跟不上,倒是關注類貸款余額增長挺快的。我們2個客戶經理,管戶400多戶,余額8個多億。”
“我們行存款15億,貸款3億,40多個客戶,貸后、年審工作量大,累癱了。在強監管背景下,還不斷新增任務指標,仿佛看不到存量,只看新增。”有客戶經理吐槽道,白天拓展,晚上再處理日常性事務,周末再做貸后管理,上班時間一律不讓做與拓展無關的事。
幾家歡喜幾家愁,也不是所有客戶經理的日子都難熬。記者了解到,某些銀行仍然保留著“吃大鍋飯”的考核形式,“被平均”的績效薪酬讓奮力營銷的客戶經理不滿。
“我們行畢竟目前不算純市場化考核,大多數客戶經理還停留在信貸資料員的角色上。行里的客戶經理還在吃大鍋飯。”西南地區某城商行客戶經理向每經記者透露,客戶經理的考核基數依托總行對支行的考核,以及支行總體效益,每個客戶經理分到手都差不多,很無語,而且行長還要考慮大家不能差距大了。
從具體指標來看,“存款任務一般都完成得到,柜臺會幫忙完成點。”他透露道,根據當前經營形勢的變化,行里新增考核指標少,考核的大頭是風險化解,而這方面要有實質性的成效很難。
“客戶經理不是待遇好嗎?為啥干不下去啊?”
“經常性加班,假期和生活根本分不開,處理不完的續貸,完成不了的指標,開不完的會議,讓人越來越崩潰。”有銀行人如是說。
客戶經理由銀行的“香餑餑”崗位變得五味雜陳,其考核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除了考核指標多,業績壓力大之外,從微觀層面來看,客戶經理還面臨哪些難題?每經記者就此展開深度調研。
難題①:營銷難度大,從一對一變成一對多
前述大行個貸總經理對記者表示,現在的難點是,客戶經理面對的營銷已經不是點對點了,比如對公客戶經理面對的經常是一個機構或者公司,有些業務高層不插到底的話,客戶經理面對的困境是無解的。
“怎么營銷,跟領導營銷?地位不對等,根本無法對話。跟同等職位的營銷?都是辦事的,說了也不算。”
“但是能和營銷對象平等對話的銀行高層也就那么幾個,客戶有千千萬萬個,對接不過來。”他無奈道,所以如果客戶經理搞不定大公司,那么多營銷些小公司、個體戶也好,出業績快的話也就算厲害了。所以有時候靠的也不是客戶經理自己多能干,而是靠背景靠人脈靠資源。
還有銀行人表示,如果對接小微企業,可能客戶經理一個人要對接幾十個人,連帶企業法人代表,大的股東、實控人也要維護。
“對接的是大中型集團的話更糟糕,一個人可能就對接3到5個集團,但是每個集團下面就有幾十個子公司、分公司、上下游公司要對接,這個項目總,那個財務總,還有技術總之類的,群都有幾十個,記人都要累死,萬一再加上他們還有國際業務、現金管理、公私聯動……遇到銀行系統bug,24小時服務都來不及解決問題。有些大項目,搞大半年,結果上級行不同意,風控不同意,一年都沒落地,靠什么吃飯啊?”
難題②:工作強度大,日常客戶觸達考核任務重
“還有,客戶經理真的得身體倍棒,家里無事的。”該總經理笑稱,客戶經理請假非常困難,一旦請假,他名下管戶的客戶就沒人維護了。
其中,“客戶維護觸達考核是日考核,非常可怕。”
他解釋道,客戶經理每天都有觸客任務,就是所謂的“熟悉你的客戶”,這個任務會每日下發在客戶經理的系統里,包括但不限于客戶生日祝福、客戶資金波動提醒、客戶可用優惠券、客戶即將到期產品以及產品承接、客戶持有我行產品、客戶還未持有我行的產品等等。
“這是客戶經理在系統里每日必干的工作,要打電話或者短信聯系,跟客戶互動,問一下產品快到期的客戶,既是提醒,也要了解客戶對資金還有什么規劃,也好推薦產品,或者預約客戶時間上門辦理或網點辦理。一請假的話,這些任務別的客戶經理是看不到的,任務就無法處理,就會遭到通報。”
“這些還只是客戶經理每日工作中最小、最基本的。”他表示。
難題③:考核太細化,一線和中后臺存在矛盾
而另一家大行的某支行對公客戶經理則對每經記者表示,他認為當前的難點是考核過于細化。“基本上是所有業務指標都下沉到基層,而且考核指標時長變動,哪個指標弱,就重點考核哪項指標。”
“而且,研究考核的人對基本業務并不是太了解,只看結果數據,對于需要解決的有些事項推諉扯皮。”他表示,銀行一線客戶經理和中后臺業務部門之間也存在一些問題。
“干得好了,就是績效考核有激勵機制,業務條線指導有方。指標上不去,就說網點的人有‘躺平’心理。”
難題④:“大鍋飯”式考核,打擊積極性
對前述吃“大鍋飯”的情況,也有不少客戶經理怨聲載道。
“我們的績效根本算不清,做多做少最后大家到手都差不多,導致沒有積極性了。”
難題⑤:“萬金油”崗位身兼數職,時間碎片化
實際上,在銀行日常運營中,由于客戶經理們熟悉各類業務,常常被當成網點“萬金油”,導致工作內容和時間碎片化,身心俱疲。
“所有的培訓,會議都會要求客戶經理參加學習,所有的新業務都要求客戶經理首要掌握并營銷推廣。”前述大行總經理表示。
“看似每個事情都只要花5分鐘,但實際上一天有上百個莫名其妙的雜事,每個要都花5分鐘,導致很難有整塊時間去訪客。”
“被調到了很偏的一個網點,原本只需要管好存貸就行,去了那邊,基金、保險、代發工資等業務都要做,太累了。”
難題⑥:貸后壓力大,基層行考核層層加碼
“貸后維護的壓力大。干個貸的,房貸客戶除了投放的時候有點計價,放完款還有很多后續工作。比如提前還款、調利率、調定價周期、拿合同、調復印件、拿證、政策解釋等,頭都是大的。”
“心理安慰說做好貸后報告、風險分類、無數排查表,以后萬一出風險就可以盡職免責,但實際上真出現風險,貸后報告即使寫得再天花亂墜,也要定責。”
據了解,有些基層行,任務層層加碼,而且增加了很多上級行根本沒要求的阻礙。“比如線上快貸,我們這兒放款崗要求提供公司章程,客戶不能理解。還有房產證原件一定要收在我行,客戶也不能理解,別的行都不用。”
客戶經理們肩挑著繁重的任務,面臨著難題和考驗,如何破局?
“過來人們”從拓客渠道、業務風控、指標回報、客戶發散、客戶篩選、客戶維護、信用擔保、新老客戶轉換技巧等方面給出了破局之道。
“對著專精特新企業清單一戶戶去拜訪,鄰市的也得去,做下來一兩家,就開始有轉介紹了。這個是最好的拓客方式。”有銀行人如此支招。
“心態要好,不要焦慮。風險第一,謹慎跟中介合作,不良多了把自己搭進去不值得。”一名前客戶經理建議,“做好今年每個月2000塊績效的心理準備,明年基數就低了,期間做好臺賬,明年應該有新客戶優惠,再把人家做回來。”
“過來人告訴你,一定要看考核辦法,哪個指標有績效(獎金),就梳理一次手頭客戶,讓他配合你做哪個指標的回報。比如代發薪、開專戶、國際結算等按件計價的回報。光靠投放貸款拿的錢遠遠不夠,一定要圍繞單個客戶發散開。留下強抵押強擔保的客戶,穩住基本盤,注意控制類信用擔保方式的客戶,就輕松很多。”
“寧可做強抵押強擔保的瑕疵客戶,不做類信用的輕資產客戶。貸款能收回來啥都好說,收不回來說得天花亂墜也是資產流失。哪怕現在這個時點能盡職免責,但是未來數年都要被反復審計。而只要小貸、擔保公司、租賃公司還有生存空間,那強抵押強擔保措施的客戶就必然還存在,客戶黏性也高。強抵押客戶想辦法爭取到超低利率穩住,另外要謹防強抵押的客戶出現刑事案件,造成對抵押物的查封。”
每經記者注意到,為科學評價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和成效,督促和激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提升服務質效,金融監管總局于近日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關于“盡職免責”,《辦法》規定其評價標準為:一是按照監管要求及時制定更新專門的普惠信貸盡職免責制度文件、明確對普惠信貸業務不同崗位、不同類型產品的盡職認定標準,建立明確的盡職免責工作機制和異議申訴渠道、將盡職免責與不良貸款容忍度政策相結合,定期有效開展盡職免責工作的,得滿分。二是建立基本的普惠信貸盡職免責制度、機制,但未有效開展盡職免責工作的,酌情得分。未實現上述兩條的,得0分。
隨著監管政策和銀行考核機制的完善,客戶經理們也有望得到更多“護身符”。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