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在有兩個AI大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
專題:2024三亞·財經國際論壇
“2024三亞·財經國際論壇暨第四屆三亞財富管理大會”于12月1日在三亞舉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方星海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
Michael SPENCE指出,通貨膨脹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沖擊,通貨膨脹是以過去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的情況來影響經濟,名義利率出現了長期以來最快的增長速度和水平,利率上升導致通脹上升,這一情況不僅在美國出現,在歐洲也是同樣如此。
“我認為市場還有一點是一直沒有意識到的,也就是我們來到了這個全新的世界,可能會面臨更高的實際利率和更高的成本。名義利率非常低、實際利率是負數、央行購買巨額的資產”他說。
他指出,目前全球性的互相依存已經是日常和潮流,并且中國現在如果和更大規模、更強的經濟體合作,會帶來更大的變革。我認為并不是完全必須要依賴美國和歐洲才能夠實現的,如果我們都參與其中,我們是可以實現這樣的變革。
方星海在對話中表示,Michael SPENCE描繪了一個很大的全景來講述全球增長面臨的因素,比如說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混亂、地緣政治緊張等等。他也指出了全球經濟還有一些新的驅動力,比如技術,技術是很重要的一環,像人工智能、生物醫學、新能源,特別是中國正在進行的新能源轉型,同時他也提出了我們有這樣的一個需求,也就是去建立一種新的全球合作的機制,來更好地利用我們現有的技術來克服我們面臨的困難。
Michael SPENCE還談到,五六年前、六七年前,AI大國只有一個,現在是有兩個了,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只是我們不太確定這兩個(國家)是不是能夠有效進行對話。
方星海在對話中提問,Michael SPENCE如何看待到歐盟與中國的經濟關系,是否也談到了歐盟和中國在建立新的國際秩序、經濟秩序方面可以發揮得作用?可以通過這樣一個作用,讓我們更好地克服地緣政治緊張的局勢,并且更好地利用新技術?
對此,Michael SPENCE表示,歐洲是由很多國家組成的一個整體,有27個國家,需要去考慮到很多復雜的情況,他們去決定發行歐洲債券,建立替代儲備貨幣基金,并且去集中地進行基礎研究和科學技術投入,去擴大規模等等。
他指出,除了歐洲做出的能源轉型方面的一些貢獻以外,目前來看歐洲在整個中美關系交流當中的存在感還不是很強的。希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情況會有所改變。
“如果有新的情況,歐洲可能會成為第三強大的一個參與者,但是總體來看,歐洲還是比較分散的,本質上并沒有實施一個比較強大的個體。”他說。
方星海對此提問:歐洲需要更多激進的情況或者是更多強有力的措施?
Michael SPENCE表示,更強有力并且更團結的,這是他們所需要的一個方向。另外還要考慮到一點,就是特朗普可能會對歐洲采取一些行動。
方星海表示,如果出現這樣的局勢,是不是能夠稍微刺激一下歐洲,讓他們變得更加一體化,更加團結、更加激進呢?
Michael SPENCE回答,很多人是希望的,因考慮到國防的部分還有很多技術的需求,可能會給歐洲人很大的壓力,讓他們覺得如果還持續地不去進行團結的努力,還是在持續分裂的歐洲情況下去推進,可能就沒有辦法去生存,需要去改變方向。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