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什么信號?
在年底流動性寬松預期下,10年期國債再次上演歷史性時刻。
12月2日,國債期貨集體收漲,30年期主力合約漲0.77%,為9月底以來新高。與此同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并創多年新低。
對于今日債市行情,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臨近年底,利率債利率下行較快,反映機構配置需求表現旺盛;也可能反映投資者對后續進一步寬松有預期等。
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
12月首個交易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做多情緒持續高漲,長短各期限債券收益率普遍下行。
截至發稿,3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下行3.75個基點,報2.1650%;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下行4.4個基點,報1.9810%;5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下行5.5個基點,報1.5900%;2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下行4個基點,報1.3200%。
銀行間債券收益率普遍下行,債券市場再受資金追捧。截至收盤,30年期主力合約漲0.77%,報115.440元;10年期主力合約漲0.37%,報107.50元;5年期主力合約漲0.29%,報105.825元。
對于12月2日長債利率下行并跌破2%關口,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日股債走勢較為同步,可能與近期市場對降準預期持續發酵、短期市場流動性偏寬松有關。不過,從目前的利率水平來看,預計債券收益率下行空間偏有限,主要是國內積極財政加力落地,債券供給增加;近期數據反映國內經濟與物價呈現穩步復蘇走勢;央行流動性調節更加精細化等。
此外,臨近年底,中小銀行、保險機構、資管機構等機構配置長端利率債需求旺盛,往往會帶動國債收益率下行。
從11月以來,債券市場的表現來看,特殊再融資債集中發行對債市沖擊有限。西部證券認為,特殊再融資債集中發行未對債市造成影響,主要是央行積極投放流動性,尤其是MLF操作改到25日后,月末流動性通常較充裕。11月央行綜合使用質押式逆回購、買斷式逆回購、國債現券買賣、MLF四大工具凈投放資金2606億元,以對沖MLF到期和政府債供給沖擊,資金分層顯著好于季節性。
國泰君安的研究觀點稱,近日,長端利率快速下行,降準和降息預期是行情的重要驅動。但降準降息在未來落地的時點或偏緩。一是當前流動性壓力不大,長期限置換債發行沖擊有限,一級市場承接能力較強,且11月末資金利率未有明顯波動,降準對沖政府債繳款的迫切性一般;二是央行呵護流動性的工具多樣化,11月央行買斷式逆回購、凈買入國債合計投放中長期流動性1萬億元。即便考慮11月MLF凈回籠5500億元,央行在常規的公開市場逆回購之外仍投放近5000億元流動性,效果接近一次25基點的降準,央行配合財政發債仍有多種政策組合。
國泰君安認為,本輪長端利率下行的推手可能偏交易型機構搶跑,或導致年末配置機構發力時反而利率下行空間收窄。11月中旬以來10年期及以上國債和政金債的凈買入方主要是基金和券商,11月20日后兩類機構累計凈買入放量帶動長端利率切換至下行行情。保險和銀行理財對長期限國債和政金債的參與也極為有限,保險重點加倉地方債和存單,銀行理財重點加倉存單和信用債。因此從行情的主導機構分析,這輪利率下行可能偏短期“搶跑”而非年末配置,但利率已經提前下行。
“債牛”行情將延續?
今年以來,資產荒行情持續演繹,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債券市場也因此走出了史詩級別的“債牛”行情。
展望2025年,機構預計,銀行和保險等機構配置債券的需求可能繼續增加,理財和基金規模增速不確定性加大,央行購買國債進行貨幣投放將增加債券市場需求。
國盛證券認為,保險和農商行的信用資產結構可能會變化。保險、農商行持有的貸款和非標大量被置換,如果資產供給未能放量,資產荒將加劇。此外,央行購買國債將進一步增加國債需求,加劇市場資產荒,近兩年央行每年基礎貨幣投放在2.5萬億元—3萬億元左右,如果二分之一通過債券買賣投放,那么央行產生的債券需求約1.2萬億元—1.5萬億元。
國盛證券預計,2025年債市供需缺口可能比今年走闊,廣譜利率仍處下行趨勢。
西部證券表示,在12月配置行情、明年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預期下,債市向好趨勢尚難扭轉,若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超預期可能對債市造成一定擾動。此外,優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議意味著同業存款利率趨降,廣譜利率延續下行趨勢,比價優勢下關注同業存單、高等級短久期債券的配置機會。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