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在大理打假“風干牦牛肉”被踹翻在地,黑衣人的“一腳”也當踢醒監管方
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11月25日,有博主發布視頻稱,日前,其在大理古城一商家打假“風干牦牛肉”并取證時,被一黑衣男子踹翻在地,引發關注。
27日,上游新聞記者從當地了解到,打人者被行政拘留7天,罰款200元。大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稱,已對網友舉報情況立案調查,案件正按程序辦理之中,涉事店鋪已暫停營業。(據11月27日上游新聞報道)
相關視頻截圖
據當事人講述,這家店對外宣稱售賣的是風干牦牛肉,實則賣的是風干豬肉。他們在付330元購買了5袋牦牛肉干后,主播現場講解時被商家認出來了,隨后發生沖突,最后他被人一腳踹翻在地。
商家發現自己售假行為暴露,堅決不開票,后來又想搶奪手機還踹人。難道,用這種方式就能掩蓋自己的售假行為嗎?不過是掩耳盜鈴之舉罷了。需要強調的是,在鏡頭面前暴力對待打假博主,更說明了他們對售假無所顧忌。
不少網友在新聞跟評中,既表達了對商家售假和實施暴力行為的譴責,也同時質疑:如此掛羊頭賣狗肉,當地監管部門哪里去了?這個問題問得好。據報道,收到舉報后,大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到涉事店鋪進行調查,商家出示的配料表顯示,商家宣稱的“風干牦牛肉”實為風干豬肉。
換言之,這就是赤裸裸地售假。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只要上街,對相關商品稍作檢查就能一目了然。
黑衣人的這一腳,當地應該高度重視。如今,在互聯網時代,每一起負面事件,都會給地方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事后嚴肅追責有時候都未必能挽回。
就在前幾天,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博主在大理雙廊古鎮商家購買銀器,在三家不同店鋪買的商品,有兩家沒有檢測出一丁點兒銀,同樣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客觀來說,在文旅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像大理這樣風景優美的旅游城市,受到打假博主的關注是必然的。不論這些博主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當地都應該“扎緊籬笆”,經得起打假博主的“打”。
如果四處“漏風”,成為售假“洼地”,打假博主聞風而至,就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當地對此不能不有所警覺。北方某地“大蝦”事件,華東某地的“鬼秤”事件,給地方形象造成的傷害是持久的。“這一腳”也當踢醒地方監管部門,面對售假行為不能“裝睡”。
說到底,還是有關部門要主動作為,拿結果說話,用實際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多像打假博主一樣行動,多親臨一線執法,形成震懾。否則,地方形象就容易被個別不法商戶給毀掉,最終傷害的是地方的整體利益。大家都在一個鍋里吃飯,絕不能允許少數人有“吃飯砸鍋”的行為。
地方旅游資源豐富,是老天爺賞飯吃,但管理一定要配得上“顏值”。在公眾越來越重視城市口碑以及旅游體驗的當下,地方應該對“掛羊頭賣狗肉”保持零容忍的態度,用實際行動回應網友期待。只有讓打假博主滿懷期待而來,最終失望而歸,才是最好的結果。
(來源:極目新聞)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