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后方一夜大亂!3000名示威者齊聚,普京做出選擇,中方做好打算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國大使館發布提醒,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中心蘇赫巴托廣場發生示威游行。據媒體報道,組織方宣布示威活動將持續一個星期的時間。中國駐蒙古使館提醒在蒙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形勢,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避免前往示威游行區域,確保自身安全。如遇危險或突發情況,請及時報警并與中國駐蒙古使館聯系。
據塔斯社1月11日消息,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出現大規模反政府集會,超過3000名抗議者高喊“打擊貪污”、“降低稅收”等口號進行示威游行,城市主干道被封鎖,且人數還在持續增加。據了解,此次集會由蒙古國非議會政黨“自由聯盟”發起,理由是總理奧云額爾登已經無法解決該國面臨的貪污、腐敗、稅收和貧困等問題,必須引咎辭職,否則抗議就不會停止。
貨車(資料圖)
不久前,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才與中國駐蒙大使沈敏娟及中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助理康鳳偉等會面,雙方就中蒙跨境鐵路嘎順蘇海圖—甘其毛都項目深入交流。中國愿通過政府協議推進,蒙古國已批準草案,標志著擱置16年的該項目迎來新轉機,第三條中蒙鐵路即將開建。但是奧云額爾登不知想和中國合作,他還想和美國合作,所以就出現了蒙古國和美國的稀土協議。
在2024年,歐美多個國家的首腦,接連對蒙古國進行訪問,其中更是包括的美國的國務卿布林肯。蒙古國給出的信號也非常積極,準備大力發展所謂的“第三鄰國”政策。所謂的“加強美蒙經濟合作”,就這樣開始了。一直以來,蒙古國都是靠著出口資源維持主要開支的,而蒙古國陸上只有兩個鄰國,因此出口給這兩個鄰國其實是最劃得來的,交通成本低,蒙古國自然也就會多賺點。
蒙古國示威(資料圖)
對于美國國務卿的到來,也算是對蒙古國重申美蒙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性,進一步對蒙強調美國作為其“第三鄰國”的承諾。美蒙推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對話與合作,說明華盛頓正在緊盯蒙古國的資源優勢,積極擴大對蒙經貿聯系。此外,關鍵礦產資源是清潔能源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關鍵礦產合作的舉動,也表明華盛頓有意借助與蒙古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合作趨勢,繼續探索兩國相關產業的合作機遇。
根據蒙古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這個國家通貨膨脹率居然高達了12%,許多家庭面臨著生活成本飆升的問題,經濟壓力直接影響了民眾的生活質量,導致他們對當局的不滿情緒加劇。改善經濟需要調整政策、修煉內功、吸引外資。這個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經濟發展條件,可是蒙古偏偏推行所謂“第三鄰國”的戰略。為了投靠美國,蒙古國想到了給美國提供稀土,先是想通過空運方式來運送稀土出口給美國,但最終的收益恐怕還沒有運輸成本高,顯然是虧本的生意,沒法做。
挖稀土(資料圖)
需要一提的是,稀土資源是現代軍事工業的重要元件,可以說每個國家制造軍事武器,都是需要用的稀土的。而蒙古國為了和美國增加合作,試圖通過空運稀土出口至美國,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高成本和低效率讓這條路走不通。而美國提議在蒙古建提純廠,聽上去很美,但蒙古缺技術、缺資金,而美國自身稀土產業問題也沒解決,這一計劃很可能雷聲大雨點小。
一系列倉促計劃的弊病開始暴露:和美國、法國達成的稀土和鈾礦出口,因為缺乏外運渠道至今沒有下文。在西方世界看來,蒙古國掌握這些礦產資源就是暴殄天物,恰好這也不是個老實的主,美歐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借助蒙古國“第三鄰國”的政治野心,和中俄就稀缺能源開辟了新的博弈“戰場”。回過頭來看此次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騷亂局面,反對腐敗,是因為西方企業涌入該國并主張進行礦產私有化,政商勾結;降稅等問題,如果蒙古國老老實實背靠中俄這兩棵大樹發展,情況何至于此?
運輸稀土(資料圖)
由于蒙古國自身作為一個內陸國,發展本就是十分受限,再加上產業結構失衡,以及工業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原因,導致蒙古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十分緩慢,這也是蒙古國在國際舞臺上存在感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蒙古國作為夾在中俄這兩個大國之間的內陸國,想要實現自身的經濟發展,必然離不開便利的交通運輸,因此,中蒙鐵路的修建對于蒙古來說尤為重要。就在去年11月,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親自來到了中國,簽署了關于共同建設跨境鐵路的協定。
就在蒙古國游行示威爆發之后,俄羅斯文化戰略中心就出具了一份報告。俄方的這份報告認為,蒙古國的這次游行示威,并非是一次單純的獨立事件。而是背后存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推動,更確切的說是所謂的“民主基金會”也就是NED所推動的。
布林肯與奧云額爾登(資料圖)
蒙古國背靠中俄兩個大國,一直以來,中俄蒙三方都懷揣著合作共贏的美好愿景。大家齊心協力,想要推進中俄蒙經濟走廊的建設。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西伯利亞力量 2 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按照規劃,這條管道將從俄羅斯出發,過境蒙古國,最終抵達中國,一旦建成,三方都能從中受益。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蒙古國政局的不穩定,成了項目落地的一大阻礙。再加上蒙古國一直心心念念的“第三鄰國”戰略,這無疑引發了地緣政治隱憂。面對這種情況,中俄最終都沒和蒙古國合作。
蒙古國局勢的演變不僅對其國內政治產生深遠影響,也可能對中俄兩國的安全與利益構成威脅。如果美國在蒙古國成功扶植一個親美政權,甚至允許美軍駐扎,這將對中俄的地緣戰略布局形成直接威脅。特別是對于中國而言,蒙古國是“一帶一路”草原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連接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通道。一旦蒙古國局勢失控,不僅會對中俄能源合作構成挑戰,還可能對整個北亞地區的穩定產生連鎖反應。面對這一復雜局面,中國需要采取多層次的應對策略,確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3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