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致激光闖關北交所再失利:高管集體離職,控股股東新氧何去何從
來源:@華夏時報微博
華夏時報記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
新氧控股的國產光電龍頭奇致激光接連遭遇重大變故,先是決定撤回在北交所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隨后又被爆面臨多位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集體離職。
近日,武漢奇致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致激光”,832861)公告稱因公司擬終止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請,故擬撤回相關申請材料。 關于終止IPO的原因,公告稱,系基于未來戰略發展考慮及資本市場外部環境等因素,公司做出的戰略規劃調整。
此后一周,奇致激光宣告多名高管同時請辭,從而引發市場關注。對此,公司并未在公告中予以進一步解釋,而是強調上述高管離職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具名專業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表示,“奇致激公告終止北交所IPO,可能與北交所對于醫美企業的態度相對審慎有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企業的上市進程。而多名董高監集體辭職,或與公司內部因素相關。”
新氧持股近88%
據悉,奇致激光的前身武漢奇致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由楚天集團全資成立,彭國紅參與其中相關事務。而在楚天集團轉讓部分股權后,彭國紅持股增至13.5%成為公司實控人,2001年9月彭國紅創立了奇致激光。
2015年7月,公司實現新三板掛牌,被譽為“光子嫩膚第一股”。而后,闖關北交所時奇致激光便連遭失利,共經歷4輪融資、3輪增發。最早一次為2014年,楚商資本與西江創投戰略投資奇致激光,之后啟源厚積、武漢科投參與戰略投資。股權穿透顯示,西江創投、武漢科投身后均有國有股東。
2021年6月,奇致激光迎來高光時刻,新氧以7.91億元的價格收購奇致激光84.49%的股份。以此計算,當時奇致激光的估值在9.36億元。
自此,新氧創始人金星,及新氧子公司澤奇科技成為奇致激光的第一、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約45.9%和41.7%,直接和間接合計持股合計接近88%。而彭國紅女士則退居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降至約4.1667%。截至目前,奇致激光在新三板上的總市值為9.05億元。
財務方面,奇致激光2024年的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速下滑。2021年—2023年,奇致激光的營收分別為2.4億元、2.45億元和2.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79%、1.94%和9.64%;凈利潤分別為3356.82萬元、4022.36萬元和5424.2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6.42%、19.83%和34.85%。而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46億元,同比增長4.03%;歸母凈利潤為2741.16萬元,同比增長3.82%,而毛利率依然高達55.88%。相較于2023年全年的增速以及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均呈現出放緩的趨勢。
與此同時,從現金流量表來看,2024年中期經營性活動現金流達到799.2萬元,環比2024年一季度的-257.4萬元,顯著增長。但在銷售費用上,奇致激光2024年中期的費用為3603萬元,比一季度的1646萬元,增長近一倍。
對此,奇致激光解釋稱,目前激光醫療器械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國外知名激光醫療設備制造商,紛紛加大了其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力度,加劇市場競爭。同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也普遍面臨生產資質定期更新、注冊的風險。
醫療器械專家王強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表示,“目前光子嫩膚市場比較內卷且市場已比較飽和、創新程度不高。此外,價格上光子嫩膚市場競爭也較為激烈,參與者包括私立醫美機構、公立醫院的美容科室,以及線上醫美平臺。”
撤回IPO
在此市場環境影響下,2023年9月28日,奇致激光披露了北交所IPO申報稿,公司開始嘗試戰略轉型。在申報稿中,奇致激光將主要產品與服務項目變更為“光治療設備、激光手術設備及其他、備品備件及維保服務”,并顯著減少了醫美相關業務的提及。而產品面向皮膚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和眼科等領域。這一變化被業內普遍解讀為奇致激光去“美”留“醫”的轉型標志。
對此,北交所對奇致激光及長江保薦的第二輪問詢中,特別要求回復以下內容:發行人依據醫療設備的終端使用目的來劃分其營業收入。請詳細說明含有“醫美”“美容”或“整形”等字樣于終端客戶名稱中的客戶數量及其銷售占比,并確認這些客戶的相應收入是否全部歸類于醫美領域收入。若存在未完全歸類的情況,請闡述具體原因及其合理性。
招股書顯示,奇致激光終端客戶名稱含“醫美”“美容”“整形”字樣的客戶銷售收入,在2020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分別為 4198.95萬元、7569.01萬元、7175.13萬元及5749.70萬元,占比分別為 23.36%、31.48%、29.27%及 29.18%;客戶家數分別為243家、386家、404家及277家,占比分別為33.24%、39.35%、40.16%及37.79%。
奇致激光認為,由于部分醫美機構除經營醫美業務外,還可能經營其他治療白癜風、皮膚過敏炎癥等疾病的業務。發行人部分名稱中含“醫美”“美容”“整形”字樣的終端客戶購買的發行人設備僅為治療白癜風、銀屑病及消炎鎮痛的醫療設備(如紫外光準分子治療儀、LED 光波治療儀等),用于經營其他疾病治療類業務,而從其他供應商處購買玻尿酸、肉毒素等從事醫美業務。因此,發行人終端客戶名稱含“醫美”“美容”“整形”字樣的客戶收入不全部計入醫美收入具有合理性。
隨后,奇致激光主動終止北交所IPO。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IPO的終止無疑給公司的資本運作和未來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但在市場環境的變化、公司財務狀況之間權衡,公司對于未來發展持審慎態度。而財報和銷售等已知問題,在申請時包括券商及公司均知情。因此,撤回與當前的政策導向相關,醫美企業在國內幾乎不存在上市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撤回IPO一周后,多名董監高集體辭職。奇致激光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董事長兼總經理彭國紅、董事張力明、董事王詩宇的辭職報告。同日,董事王詩宇收到監事劉璐的辭職報告。據悉,以彭國紅為代表的創始團隊,是在奇致激光決策層占據重要地位的人物。彭國紅作為奇致激光創始人,將“光子嫩膚”引進國內,并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光子嫩膚設備。
而這些董監高辭職背后,隱藏著公司在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內部矛盾和不確定性。在沈萌看來,當前的政策導向,醫美企業在國內沒有IPO機會,而對職業經理人來說,也就失去了繼續合作的空間。部分高管到公司任職希望獲得具有上市變現的機會,甚至可能其職責就是為了推動企業上市。因此,這些高管選擇退出,從而尋找新的機會。
見習編輯:姜雨晴 主編:陳巖鵬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3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