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抓手”!頭部公募開啟新引擎
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正逐步結束以明星基金經理為核心賣點的公募傳統競爭格局。
低成本、高效率的指數產品正在對明星基金經理的業績構成降維打擊,而指數基金本身亦成為頭部公募轉型升級、擺脫個人依賴的核心抓手。中基協最新發布2024年三季度各項資管業務月均規模數據,也驗證著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產品,已經成為頭部公募規模二次增長的核心引擎,而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11月,指數基金在當月股基發行份額中的占比高達90%。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對此認為,隨著市場有效性的增強,追捧明星基金經理的趨勢正在逐步改變,因為戰勝指數的難度正在大幅增加,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關注高效率的指數產品。
被動投資業績碾壓“個人能力”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場基金產品中年內業績最高的四只產品清一色為指數基金。
其中,華安基金旗下的華安北證50指數基金年內收益率已高達83%,排名第四的易方達創業板中盤200ETF基金年內亦有68%的高收益。
相比之下,今年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中年內收益最高的產品也僅有約55%,這意味著今年市場最強指數基金拉開最牛主動權益基金多達28個點。
事實上,年內最強主動權益類產品國融融盛龍頭嚴選基金賺取最高55%的收益,也來自于規模較小的前提條件,國融融盛龍頭嚴選基金截至第三季度末的資產規模尚不足8億元。與此相關的是,主動權益基金經理所管產品的規模越大,獲得較好業績的難度也就越有挑戰,張坤所管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年內收益率目前為3%,該基金資產規模高達440億元。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基金今年內的收益率約2%,該基金規模也達到293億元。
以迷你基金產品崛起的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更是一個典型,該基金在2019年初的資產規模約為8億元,利用規模較小的操作和選股優勢,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在2019年獲得了94.11%的高收益,這一業績也是這只產品歷史上最高的年度業績,這使得這只基金在2019年底的規模達到了30億元,到今年第三季度末又達到67億元,但隨著規模的持續增長,其獲取業績的難度也在大幅增加,信澳新能源產業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僅約10%。
華南地區的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認為,單只基金的規模快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會成為基金業績的絆腳石,初期,基金公司可以發揮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動性,在產品規模相對較小的狀態下實現高收益,而基金經理的高收益又成為吸引基金持有人的賣點,促使基金規模快速放量,但在基金規模放量后,基金經理選股難度、獲取市場超額收益的難度也在大幅度增加,反過來又影響了此類基金產品的持基體驗,使得公募以明星基金經理為核心的發展之路走向了瓶頸期,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開始在規模、業績上,尋求新的增長策略。
指數基金低成本優勢降維打擊
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基金,很快被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視為轉型升級的黃金抓手。
“基金公司平臺化發展的一大核心就是指數產品,明星基金經理的使用成本太貴,且一家基金公司要想平穩發展也不能過于依賴少數幾個明星基金經理”深圳地區一家公募高管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低成本的指數基金產品對基金公司擺脫個人IP幾乎是一勞永逸的策略,對基金公司而言,指數基金產品也大幅度降低了股票操作的人力成本、研究投入。
快速發展的被動投資理念在相當程度上為公募基金規模增長提供了核心力量。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初,我國被動指數型基金規模達到3.5萬億元,相比之下,普通股票型基金(0.6萬億元)和偏股混合型基金(2.2萬億元)總規模僅2.8萬億元。
擁有頂流明星的一家頭部公募高管也曾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強調,隨著A股市場專業機構投資者群體的不斷壯大,市場效率也在不斷提升,特別是投資于細分行業和主題的基金產品,無論是以獲取阿爾法為目的的主動投資產品,還是以獲取市場貝塔為目標的被動投資產品,規模都迅速得到擴張。
而當某個行業的基金規模達到該行業市值的一定比例后,往往對應著其行業內部阿爾法的收斂以及貝塔收益的顯現。對應整個市場亦是如此,這也是美國市場整體有效性較強,主動基金整體難以戰勝業績基準的主要原因。
從追明星基金轉為追指數產品
顯而易見的是,在公募高質量的發展之路中,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必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而逐步淡化明星基金經理個人流量對規模發展的影響。
中基協最新發布2024年三季度各項資管業務月均規模數據,也驗證著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產品,已經成為頭部公募規模二次增長的核心引擎。今年三季度,基金公司的非貨公募月均規模排名中,位列榜首的易方達基金月均規模達到1.23萬億元,較二季度增加915億元,廣發基金的月均規模同期也增加700億元。
這種指數基金大爆發帶動公募基金規模增長的趨勢,還在進一步強化,并對股票市場產生深刻影響。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11月,股票型基金發行份額創下近9年新高,當月股基發行份額達到1046億份,其中,被動化的指數基金占比高達90%,發行份額高達966億份,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基金持有人對指數基金的認知,這也或將進一步改變未來公募基金的競爭格局。
上海一家公募總經理助理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指數投資已成為全球趨勢,被動基金的資產規模持續擴大,投資者未來在中國股市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會增加,因為中國的市場有效性在提升,包括機構投資人比例提升,同時,監管機構正在加大監管力度,這將使得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變大。
“追捧明星基金經理的趨勢正在逐步改變,因為戰勝指數的難度正在增加”嘉實基金的一位前基金經理也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至少在目前的A股環境下,在中國的A股市場取得超額收益相對于全球市場要容易一些,至少比美股市場要容易的多,這使得在目前,不少市場參與者還是相對追捧傳統方式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但這種趨勢正在改變,因為在A股獲取超額收益、戰勝市場的基金開始變少。
責編:羅曉霞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