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養循環”是養殖業的必然選擇
肖艷青
近年來,我國養殖產業快速發展,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未經處理的養殖糞污會對土地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產生一定的危害。如何處理行業發展與水、空氣、土地等自然資源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雙碳”目標下,企業綠色發展已成為必選項,種養循環的發展模式逐漸成為養殖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通俗地說,“種養循環”是把農田里產出的糧食加工成飼料用來養殖,養殖產生的糞污經過處理再投入農田,是把種植業和養殖業結合起來的一種循環經濟模式。比如,牧原股份通過“養殖—水肥—農田”方式實現的“豬養田,田養豬”的生態循環經濟模式。
從技術層面看,科技創新為種養循環提供了條件。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養殖企業持續對養殖裝備進行迭代升級,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固體制成有機肥,液體制成水肥。同時,在養殖場附近規劃相應的農田,將制好的水肥經過管道送往周邊農田,因地制宜按需進行灌溉施肥。
這樣,不僅可以解決養殖場的糞污排放問題,同時也能幫助改善土壤。種養循環解決了養殖業污染的重大難題。
從企業經營方面看,種養循環有利于養殖企業降本增效。養殖成本控制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中的飼料成本控制更是重要環節。種養循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保障原糧供應,不僅可以降低飼料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還能助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從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算起,我國提出循環經濟發展已有20年。《“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主要目標為,到2025年,循環型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此外,《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等政策的推出,也進一步為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方向已指明,政策持續加持。未來,隨著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發展,預計種養循環將繼續朝著更加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種養循環綠色發展模式也將成為推動養殖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