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又倒一家!極越汽車的風暴“48小時”
專題:供應商討債?經營遇困?極越啟動大規模裁員!CEO夏一平被員工圍堵在辦公室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于建平 見習記者 田野 北京報道
又一家造成新勢力沒能熬過2024年。
近日,網上陸續傳出極越汽車欠薪、裁員的消息。12月11日晚間,極越汽車在官微上發布了一份《關于極越近期一些情況的說明》,稱正在協調各方面資源應對挑戰,也正積極推進融資。
然而風波僅過去一天后,極越汽車再被傳出“原地解散”。12月12日上午,有視頻爆出,極越汽車CEO夏一平遭員工圍堵在辦公室,要求補繳員工11月社保、公積金,12月工資,以及協商N+1離職賠償等問題。同時,有警察在現場維持秩序。
不過,對于上述員工訴求,夏一平并沒有給出明確兌現時間表,同時強調公司沒有關停,也沒有倒閉,整車的質保和軟件服務不會中斷,還在積極尋求融資。夏一平還強調,解散多個部門的決定不是他個人做的。他強調自己只是小股東,而極越80%的投票權、控股權在百度,他本人只有業務決策權,沒有公司的發展命運決策權。
資金鏈斷裂 ,百度放棄
據多位極越內部人士透露,極越汽車此次動蕩,源自股東方百度的突然撤資。
上述消息稱,兩個月前,極越汽車賬面資金不夠維持生產,向股東告急。百度于10月派財務團隊進入極越盡調,為后續30億元投資做準備:“結果發現極越一灘爛賬,有高達70億元財務窟窿,決定不再繼續投入”。
公開信息顯示,2021 年 1 月 11 日,百度宣布與吉利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集度汽車,也就是極越汽車的前身。
根據百度財報,百度累計投資集度約88億元:第一筆在2022年,投入41億元;第二筆在2023年,投資47億元。百度元老、首席顧問、百度資本董事長任旭陽出面挖來夏一平擔任CEO。
之后兩年,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提出“汽車機器人”概念,多次為集度站臺。集度的市場活動也與百度綁定——在百度開發的元宇宙中發布概念車,在百度重要活動和園區中展示概念車等。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還組建了專門的團隊為集度定向提供服務,保證它能率先用上百度最新的技術和產品。
直到 2023年8月14日,集度命運來到轉折點。此時集度成立兩年半,依然沒有拿到生產資質。為了保證首款量產車如期上市,吉利和百度不得不成立新的公司,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借用吉利的資質生產,而集度汽車也更改品牌名稱為 “極越”。吉利和百度各自的關聯方,分別持有極與越汽車科技65%和35%的股份。
造車需要長周期大投入。百度在造車資質受阻后,心態開始搖擺。多位百度人士表示,他們在極越中的角色是技術供應商。
“百度在智駕領域的投入主要分為L2級輔助駕駛(提供智駕方案)和L4級無人駕駛(蘿卜快跑),內部肯定會存在資源分配的問題。極越的發展沒有達到百度的預期,后續百度的態度肯定也會發生變化。” 汽車分析師凌然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在今年極越07上市發布會上,李彥宏來到現場,但并未上臺發言。“李彥宏本人也沒有投入足夠精力。與之相比,同樣是跨界造車的雷軍則是親自掛帥,不僅投入100億美元,還不遺余力地參與到小米汽車的運營之中,將小米造車看成是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戰’。”凌然補充道。
再看另一位投資方吉利,更多是承擔供應商角色,其對極越的心態,更像是“陪百度玩”的。正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極越07上市時錄的那個視頻里說的:“吉利控股集團,憑借多年造車經營和專業能力,支持百度實現智能駕駛的夢想。”
且吉利旗下原本就已經有很多品牌和條線。今年9月20日,吉利控股集團發布《臺州宣言》,宣布公司未來將從此前的擴張戰略轉向更加聚焦的整合與穩健增長。此后,極氪和領克合并,翼真汽車和雷達品牌并入吉利汽車集團。對于極越,吉利也就沒有很強的再投入意愿。
一位極越汽車的前員工說,極越內部從不認為吉利把極越當成自己的品牌,“這邊賬里沒錢,吉利馬上停線。”另一位極越員工也表示,因為欠款太多,吉利那邊已經不給極越發車了。
市場不買單 前景渺茫
“極越的問題不僅是外部輸血不足,其內部造血能力也存在多種問題。” 凌然指出。
首先在車型設計上。與其它造車新勢力不同,極越汽車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為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品牌,其車型設計頗為超前,比如無門把手、屏幕換擋、按鍵轉向燈、超長屏幕等,產品發布后引起了很多爭議。夏一平在其社交平臺上曾表示,“并非我們的設計‘反人類’,而是我們的設計理念太超前了”。
其次在價格上,極越汽車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線,打的也不是“親民”牌。旗下產品極越01官方售價為24.99萬—33.99萬元。由于定價過高,銷量一直很慘淡。在上市一個月后,極越01調整價格,最高降幅3萬元。但依然沒有獲得市場的積極反饋,極越01的銷量持續徘徊在千位數以內。2024年7月,極越對該車再次降價,降幅在1.5萬—3萬元之間,整車價格進入20萬元內。
今年9月10日,極越發布第二款車型極越07。該車在定價上吸取了前車之鑒,將價格定在19.99萬—28.99萬元。上市48小時后,極越汽車宣布獲得極越07訂單超5000輛。這與其它造車新勢力動輒上萬輛的訂單,相差甚遠。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前11個月,極越汽車累計交付1.4萬輛,月均僅售出約1300輛。今年上半年銷量長期處在“谷底”,下半年才略有起色,7—10月,極越汽車分別交付1019輛、2117輛、2605輛和3107輛。然而,11月交付量又下降至2485輛,環比下降20%。
“銷量上不來,也就沒有持續輸血的能力。在如今競爭激烈的中國車市,想要存活幾乎不可能。”凌然說道。
渠道建設方面,在今年10月之前,極越總共才投入了80多家門店。門店太少,導致試駕要求供應不上,上量自然也困難。原本極越計劃到今年12月底要擴張到140家門店,但這個計劃現在也擱置了。
沒有兩大集團“拯救”,加之自身極其“慘淡”的銷售,市場預期基本為負數。極越終于在2025年的前夕倒下。
凌然也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近期,接連幾家造車新勢力都爆出討薪、裁員等負面消息,也從側面說明,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洗牌階段。“其實,不止那些造車新勢力企業,不少有國資背景的傳統車企也都處在波動之中。眼下,企業需要在經營和競爭之間尋找平衡。”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www.coderstalk.cn/post/9736.html